banner
展商入口The exhibitors entrance 参展登记The exhibition registration 参观注册Visit the registration

AI赋能新型工业化:从智能制造到绿色革命,中国制造如何引领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6 14:17:00

人工智能究竟会把中国未来的工厂变成什么模样?在全民热议“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这些新鲜词汇的今天,中国正全力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高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直言人工智能已成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高端、智能、绿色、融合……这些新特征背后,AI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步棋、一次产业革命、还是一场关乎民族复兴的技术竞赛?新工业化浪潮来了,谁会在浪头上驰骋?你准备好跟上了吗?

一、高端制造成新标配,创新驱动引爆工业升级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背后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答案锁定在高端制造和技术自研。数据显示,2025年5月,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激增8.6%,比全行业高出2.8个百分点。再看细分领域,飞机制造、工业控制系统制造同比暴涨18.7%、15.5%,发电机组和全集装箱船分别飙升43.1%、40.9%。是什么把中国制造带入高端阵地?核心就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无间深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的定调,一语中的。只有把科技创新刻进产业DNA,才能让中国制造挺进全球价值链高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二、AI引爆智能跃迁,“黑灯工厂”不再是未来
工厂灯火通明早已过时,“黑灯工厂”(全自动无人生产线)正在变成现实。新一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重塑中国产业逻辑——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已渗透进产业链每一环。2025年5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85.9%,智能车载设备也拉出29.5%的高线,机器人减速器和工业机器人产量更是翻番和增加了35.5%。数据就是证据,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AI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的自我革命,让中国产业插上智能翅膀直冲下一个风口。

三、绿色低碳成新风尚,产业转型步入“碳”索新时代
别再以为发展与环保二选一!中国新型工业化,绿色成底色,低碳是硬标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写进产业实践,落地在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绿色应用场景:2025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1.7%,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激增52.5%和27.8%。氢能、储能、大规模绿色制造……绿色新基建和低碳科技正在让中国制造减碳增效,绿色风暴席卷产业链。绿色,是工业“晋级打怪”必须闯过的新关卡。

四、跨界融合打破壁垒,产业地图重新绘制
产业边界、行业壁垒?在今天全都在被AI和数字经济冲击下变得模糊。智能制造不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信息化+工业化、制造业+服务业、乡村+新城,平台化、生态化、网络化创新成为主旋律。尤其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予产业发展无限新要素和创新动力。AI打通底层数据,把企业从原来的线性串联推到多向开放的创新协同生态,从“单打独斗”升级为“产业组团作战”,打造出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制造新范式。产业融合成就了中国特色的“新物种”——既懂数字、又会生产的超级企业群。

五、AI要落地,还需“补短板”“抢赛点”
AI赋能制造业不是空中楼阁,从创新到应用还面临不少骨感现实。比如核心工业级芯片依然“卡脖子”,大模型未必能直接用到复杂的实际场景,AI落地高定制化成本居高不下。怎么办?首先,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源,要整合国家级创新资源,集中攻克芯片、框架、模型等关键环节。其次,数据流通是AI赋能工业的基石,要制定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和流通标准,建立交易中心,提升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第三,场景驱动是AI落地工业的突破口,重点打造“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龙头企业要搭台,打造全链条覆盖的应用生态,普惠AI服务让中小企业也能玩得转。最后,产业生态和人才培养要“先人一步”,加快工业AI标准、接口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耦合。

新型工业化已是大势所趋,AI正在成为中国现代化路上的超级发动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全球AI赋能新工业化的大竞速中,是继续观望,还是勇敢入局,成为定义未来的人?欢迎留言,聊聊你对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上一篇:国产AI大模型如何重塑中国工厂?揭秘智能制造的下一场技术革命

下一篇:AI加持,中国制造如何走向全球?来看这场武汉工业自动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