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展商入口The exhibitors entrance 参展登记The exhibition registration 参观注册Visit the registration

“新三样”持续走俏 彰显中国制造业独特优势

发布时间:2024-04-24 17:25:47
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受到境外采购商的青睐,交易火爆。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带动了外贸“新三样”出口强劲,也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产品的出口。
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及超大规模市场功不可没
我国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为“新三样”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则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制造业拥有全球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当前“新三样”领跑出口,也是经过长期创新发展,与供应链企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结果。在每一个环节上,制造企业的成本和效率优势集成,使得“新三样”在国际上很具有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实体经济底盘坚实、体系完备。
“完整的产业链使得我国具备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完整链条。完整的供应链使得物流、配送等环节协同高效,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王青看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为“新三样”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超大规模市场为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广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在产品和创新两个方面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有利于多个竞争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普及技术、摊薄成本,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快速商业化和成熟化,在国内经过激烈竞争而被市场认可的产品,也就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新三样”的创新点主要在哪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王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新三样”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产品优化、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四个方面。
具体而言,首先,“新三样”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能效更高、性能更稳定,更符合环保要求,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其次,“新三样”都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再次,通过不断开拓新销售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后,“新三样”产品明确了品牌定位,即创新、环保和高效的高科技产品。这种品牌定位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洞察,也成功地吸引了对高科技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成功树立了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
在刘春生看来,为了充分释放“新三样”的增长潜力,未来,一方面,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欧美放缓电动汽车发展对我国影响相对有限
在“新三样”中,电动汽车表现尤为亮眼。近几年,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其销量持续攀升,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近日,欧美多个国家都宣布推迟汽车电动化进程。
在王颖看来,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已经明确的未来趋势,这个方向不会因为欧美车企踩刹车和国内价格战发生动摇。而且,欧美政府和车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总体并未改变,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方针也并未改变,只是在政策实施节奏上有所调整。
在应对策略上,王颖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要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二要扩大内需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三要深化国际合作,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四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在王青看来,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规模占全球的六成,欧美放缓电动汽车发展对我国影响相对有限,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仍将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对此我国应有发展信心。
“尽管欧美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可能减少,但我国需要保持定力,抓住电动汽车发展窗口期机遇,强化下一代汽车和电池的技术储备,继续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全球汽车技术和市场发展形成影响力。同时,我国也需要积极推动全球布局,重点加强与欧洲的合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王青表示。


上一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2万亿元

下一篇:一季度工业经济起势有力,武汉下了哪些功夫?